查看原文
其他

朱美芳院士、穆九柯教授、陈焱教授等《Chem. Soc. Rev.》发表电化学软体执行器长篇综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
2024-09-08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软体执行器是一种无需借助马达等机械装置将光、电、声、磁等能量转化为机械动能的新型执行器件,亦是微型-软体化机器人设计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在众多驱动机制中,电化学驱动机制(Electrochemically-driven)以其独特的离子吸附或嵌入方式引发材料或器件机械运动,具有运动精度优、能量转化率高以及仿生肌肉自锁(类似骨骼肌中的闭锁状态)等优势,使其在微型软体机器人和生物医疗器械中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



近日,天津大学穆九柯课题组联合陈焱教授团队、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团队“Electrochemically-driven actuators: from materials to mechanisms and from performance to applications”为题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IF=46.2) 上发表长篇综述。论文基于材料类型和响应机制,全面总结了近年来电化学执行器的发展历程和创新突破,综合分析了不同材料-机制执行器间的性能特点、内在联系以及应用适配。文章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博士生杨利雪,共同通讯作者为天津大学穆九柯教授、陈焱教授和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其他合作者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蔡文婷副教授、东华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王宏志教授等。


该综述通过对传统和新兴的电化学执行器基材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梳理,着重阐明了各类执行器基础材料、器件驱动机制和性能表现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面向电化学执行器的应用挑战,针对现存材料的优化和新型材料-器件的探索等方面提出了前瞻性见解,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全面了解电化学执行器的工作机制、优化策略和应用领域提供借鉴和指导。


文章亮点


1. 论文从材料出发,依据离子迁移-固定方式,分类解析了电化学执行器电能机械能转化的运行机制;从不同尺度-维度设计层面,解释了执行器运动模式与器件形态间的结构关系。


图1. 各类电化学执行器的驱动机制、结构设计及其运动模式示意图。


2. 从驱动行程、输出力、机械做功能力、运行频率区间以及生物相容性等多重指标参数出发,分析了不同执行器的性能特点,为其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指标依据。


图2. 各类型电化学执行器的性能指标分析。


3. 针对不同的驱动机制和材料属性,在材料改性、结构设计和器件加工等层面,全面梳理了近年来不同类型电化学执行器的里程碑工作、发展历程和性能提升策略,依此分析了跨越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图3. 各类电化学执行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作用。


4. 面向应用挑战,论文从现存材料效能提升、优势互补耦合设计、规模化制备到新材料-新机制的探索、新应用的发掘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前瞻性的见解。


图4. 电化学执行器的应用领域。


该工作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新基石研究员等项目支持。


原文:Electrochemically-driven actuators: from materials to mechanisms and from performance to applications. Chem. Soc. Rev., 2024. (DOI: 10.1039/D3CS00906H)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9/D3CS00906H


天津大学穆九柯课题组主要从事多功能执行器、微型-软体机器人、功能复合材料多维成型加工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正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PNA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授权3PCT国际专利。长期欢迎机械、材料、纺织、控制、力学等交叉学科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加入课题组。欢迎联系:jiukemu@tju.edu.cn


相关进展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潘绍武研究员 Adv. Funct. Mater.:原位成型生物电极实现高度共形、稳定的电生理信号界面

南开刘遵峰、东华朱美芳院士、中国药大周湘 Nat. Commun.:超细纳米纤维的高强韧聚电解质人造蛛丝和高性能人工肌肉

长春应化所王献红研究员/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 Macromolecules: 基于“三合一”策略的二氧化碳基AIEgen光纤温度计

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中国药大周湘副教授《Adv. Mater.》:受神经元启发的粘附性人造蛛丝

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中国药大周湘副教授《Adv. Mater.》:高强、高韧人造蜘蛛丝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成艳华研究员等 Nano-Micro Lett.:润湿性可调的纤维气凝胶用于高性能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王刚等《Chem. Rev.》综述:基于半导体聚合物的柔性纤维电子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游正伟教授团队:集多重动态键于同一化学基团构筑超韧室温自愈合聚合物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张耀鹏教授 Adv. Sci.:3D打印仿生高强度、多尺度、高精度的生物活性牙冠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中国药大周湘《Adv. Sci.》综述:受蜘蛛丝启发的人造纤维

高感性”多功能纤维 - 朱美芳院士团队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穿得抗菌”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杨建平教授与伍伦贡大学Jun Chen教授《Adv. Sci.》综述:有机/无机杂化纤维设计及电化学能源应用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课题组:用于连续流动催化反应的纤维基反应器平台

李巨教授、朱美芳院士、莫金汉教授等在空气颗粒物的高效、低阻、快速过滤上取得新进展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陈志钢教授团队ACS Nano:多级结构PAN@CuS光热转换布助力向光型海水蒸发

东华大学陈志钢教授团队:柔性可清洗的光热织物用于太阳能淡化海水

东华大学叶长怀教授/朱美芳院士团队AFM:兼具超高电导率和高机械强度的多功能复合水凝胶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张耀鹏教授:3D打印高强度低收缩齿科杂化修复材料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王刚研究员与美国西北大学的Tobin Marks院士合作:聚合物半导体纤维薄膜基电子器件的高精度微流印刷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团队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开发智能光学纤维传感器:湿度变化就变色

东华大学“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基于静电纺丝的柔性太阳能纱线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特约专论:典型高分子纤维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东华大学杨升元副教授、朱美芳教授团队发表纤维材料与器件领域前瞻性论文:可穿戴电化学储能纤维电极的挑战与要求

东华大学杨升元副教授-朱美芳教授:自下而上的湿纺-电纺联用构筑传感储能一体化智能纤维

东华大学杨升元副教授-朱美芳教授: 基于电纺的纳米纤维自组装用于超柔性储能

东华大学杨升元副教授-朱美芳教授在聚吲哚纳米纤维的储能应用上取得一系列进展

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新时代的大纤维

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廖耀祖教授合作团队在功能共轭聚合物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研究团队:高性能的石墨烯储能纤维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分子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